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领先市场对中国汽车产业新能源技术转型的影响
高鉴, 童昕, 贺灿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 (4): 671-68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37
摘要164)   HTML    PDF(pc) (770KB)(92)    收藏
以中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为例, 针对领先市场理论假设的企业绿色技术采纳影响因素, 利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在市场、政策和地方产业集群的共同作用下, 向新能源技术转型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1) 目标市场是引导企业接纳新能源技术变革极为重要的驱动力, 不同于以往电子等出口导向型产品, 中国汽车产业新能源技术转型过程呈现明显的国内市场导向和引领特征; 2) 国内以环保补贴为代表的需求侧激励政策对当地汽车制造业企业新能源技术转型的作用不可持续, 而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供给侧规制政策对汽车制造业新能源技术转型具有更深远的作用; 3) 在技术转型的过程中, 企业对本地传统汽车产业集群的技术依赖性较强, 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协作创新有待加强。未来中国汽车制造业新能源技术转型需要培育新技术本土化的协作创新网络, 并通过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的协同作用为产业技术转型提供持久动力, 塑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重大事件对城市投融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孔莹晖, 贺灿飞, 林初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2): 451-45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24
摘要721)   HTML1)    PDF(pc) (416KB)(241)    收藏

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 研究重大事件对城市投资、债务性融资和土地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举办国际性重大事件对城市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原因是为了提高城市形象, 地方政府致力于改善城市环境, 对污染企业限制导致的投资减小大于重大事件所吸引的投资; 相反, 区域性重大事件对城市吸引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与城市形象相比, 地方政府更关注城市投资和经济发展; 国际性和全国性重大事件对发行城投债和进行土地抵押贷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有助于地方政府融资, 突破财政约束; 国际性重大事件有助于土地开发, 以期获得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 维系地方债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产业组织、产业集聚与中国制造业产业污染
杨帆, 周沂, 贺灿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3): 563-573.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58
摘要1016)   HTML    PDF(pc) (1305KB)(1032)    收藏

以规模经济角度入手, 从产业集聚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 到由产业组织、产业所有权以及行为特征带来的内部规模经济, 分析影响产业污染排放特征的因素。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两位数制造业层面的SO2、粉尘、污水排放为例, 通过分析污染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和产业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统计年鉴》行业污染数据, 建立2005—2009年产业层面面板回归模型, 研究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组织以及空间组织与产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关系。模型回归结果显示, 产业集聚水平越高的行业, 污染排放强度越高。对所有权变量的回归显示: 国有企业、集体所有企业行业集中度越高, SO2、烟尘排放强度越低; 私营企业、外商独资行业集中度越高, SO2、烟尘排放强度越高。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的产业污染受到市场化影响, 需要提升企业污染的环境监管制度和力度, 并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污染治理与排污设施建设完善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基于城乡联系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杨昕, 贺贤华, 毛熙彦, 贺灿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2): 336-34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32
摘要1197)   HTML    PDF(pc) (1089KB)(901)    收藏

以重庆市义和镇、石龙镇和润溪乡为例, 引入引力模型, 分析不同区位村镇的城乡联系强度和资源禀赋, 确定3 种不同的村镇发展类型。构建包括特色指标和普适指标两类指标的居民点综合适宜性评价体系, 将各镇居民点划分为重点发展型、保留改造型和迁村并点型3 种类型进行空间引导和优化。为适应不同乡镇的发展定位, 示范镇农村居民点的优化模式分别体现集聚扩张、内部调整和迁并整合的特征。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优化过程和技术进行探讨, 为3个示范镇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34)      收藏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 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区域碳排放和人均排放排序为: 东部 >中部 > 西部, 但中西部地区碳强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 这种特征与中西部地区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较高有密切关系。1995?2007 年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变化不大;从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差异的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的分解表明, 我 国省际碳强度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导致的, 而区域之间差异贡献较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省区碳强度的决因素, 说明我国未来碳强度控制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能源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着手, 以确保我国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